因为回击一位听众“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,我讨厌你们上海人”的短信,年轻的电台主持人“团成一团,圆润离开”的“雷语”成了沪上论坛的热门词汇。
不言而喻,无论听众的这条短信,还是主持人貌似文雅的回击,都显得很没修养。但从语境和传播效果考虑,主持人雷语的杀伤威力要大得多。讨厌上海人也好,不喜欢哪里哪里人也罢,这种个体的情绪再偏激,也无伤大雅。不妨想象一下,听众的短信如果没有得到有效传播,即使他站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方,扯破了喉咙大骂上海人,又有多少人理会呢?可是当其偏激情绪通过主持人充满磁性的声音,广为传布时,上海人神经大受刺激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从以上分析,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了主持人所犯的两个错误:他错把自己等同于那个不具名的陌生听众了,而似乎忘了自己掌握着一个公共平台的话语权,忘记了他和听众的话,哪怕内容、性质完全一样,效果也迥然有别;从技术上讲,观众个体的偏激情绪,主持人既可以主动屏蔽,也可以在发布后善意引导,而现在主持人的回击,对偏激情绪只起到了渲染的作用,客观上强化了不同地域群体的对立。
公共平台显然不是适合渲染偏激情绪的地方,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。我搜索了一下,这位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主持人虽然年轻,在沪上却早已成名。他为什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?特别是从当时情况看,主持人说出上述雷语时,非常平静和认真,不像急不择言的口误。
百思不解中,我看到了凤凰网就此事而展开的一个调查。调查结果显示,75.2%的被调查网友认为“团团离开”一说,代表了上海人的看法,而居住地为上海的人群中,64%认为主持人反击有理。
看来,主持人的回击并不缺乏民意基础,只是这种基础仅存在于上海人当中。从这点上似乎显示,包括主持人在内的许多上海人那里,对其他地域人群本来就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,只不过有的相当外露,有的作为集体无意识长期积淀,一遇火星就要发作和外化罢了。
晚清以来,华洋杂处的大上海本来是个最包容的城市,各方移民的涌入造就了它巨大的开放性。现在我们数得上的可以称为近现代精英的上海人,有几个是上海土著?这不正证明上海不仅洋气而且大气吗?遗憾的是,这种开放和包容,后来日益成为上海人稀缺的品质,以至诞生了“上海小男人”这样的特指词汇。
“钓鱼门”事件中,我曾经写过一篇《从上海“钓鱼门”看现代化之难》,分析舆情何以如此沸腾时说: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,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上海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一个承载我们现代化梦想的亮丽符号。”一个主持人将公共平台拿来渲染偏激情绪固然不当,但终属个案,而当其错误还得到大多数上海人力挺时,问题就严重了。没有培育成熟、开放、宽容的公众心理,个个把偏激的情绪视为理所应当,一个城市外观再漂亮,也只能说还走在现代化的路上。
标签: 江苏拓展训练 | 拓展培训基地 | 江苏奥斯博恩拓展培训基地 类别:江苏拓展培训 |